铣刀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铣刀厂家
热门搜索:
行业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水泥工业盈利能力的再探讨-【新闻】

发布时间:2021-05-24 08:20:47 阅读: 来源:铣刀厂家

水泥工业盈利能力的再探讨

2007年4月24日,中国建材报《2007中国水泥工业要览》特刊刊载了“中国水泥工业能力探讨”一文。时隔两年,文中的一些观点如今已经形成共识,水泥工业的盈利能力也上了一个新台阶,2008年利润总额达到2006年的两倍左右,吨水泥利润比2006年增长了近70%。但当前,由于几十年不遇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发生,使我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水泥工业的盈利能力和经济效益无疑会受到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但是事物发展总是具有它的两面性,收益和风险同在,挑战和机遇并存。在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将见谷底的2009年,对周期性的水泥产业来说前景会如何?能否延续上一年的稳健发展态势?水泥产业能否化解又一轮新增产能集中释放的冲击,保持适度的盈利水平?这些问题再次把我们引入了水泥工业盈利能力的探讨之中。

2008年水泥工业利润逆势增长

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金融海啸殃及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几乎无一幸免。对我国来说,目前既面临金融海啸的强烈冲击,也面临多年高速发展之后一些中长期因素对经济调整的压力。但改革开放30年的快速发展,已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显着增强,又有国家“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对应。因此,即便是在2008年下半年,经济出现较大回落的形势之下,仍然有诸多让我们引以为豪的新亮点。其中,水泥行业在需求增速下降的形势下保持了效益的高增长,在风雨飘渺中傲然屹立,2008年1~11月,全行业利润总额达到261.35亿元,同比增长30.8%,超过了2007年全年的水平。

2008年,水泥产量保持了适度的增长,达到13.9亿吨。在需求增速下滑的情况下,水泥工业的经济效益超过了2003年,达到了本世纪的最好水平。水泥工业不仅实现了利润总额再创新高,而且增速居原材料各行业之首,这不仅在近几十年中不曾有过,在水泥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

水泥价格竟比钢铁价格坚挺

作为国家基本建设应用最广泛的两大基础原材料,水泥和钢铁的发展既有许多共同点,也有明显的差异。从产销量规模来说,都早已成为世界之最,2007年,我国水泥产量136000万吨,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49.1%;钢材产量48966万吨,占世界钢材总产量的36.4%。两个行业都是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型的周期性行业,由于近年出现产能过剩,因此又同时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

但是水泥的价格和产业的效益远不能和钢铁相比。世界钢材和水泥的价格比大约在5左右,而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钢材和水泥的价格比就超过10并且在不断上升,2006年达到16,2008年5月达到了23。由于水泥价格长期在低位徘徊,其经济效益与钢铁的差距越来越大,2007年,水泥价格经过两年恢复性增长后,平均吨利润也只达到同年钢材的6%。

然而在2008年下半年,当我国经济调整下行显现,并且国际金融危机加深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之后,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钢铁产量从7月到11月连续5个月大幅下降,粗钢产量降幅达到了25%。与此同时,钢铁价格以更大的幅度下跌,截至11月底,国内钢材价格比6月末下跌了40%,11月份,钢铁企业处于全行业亏损的境地。相比之下,一直处于弱势的水泥倒是坚挺得多,虽然需求增速下滑,旺季不算旺,但产销量仍保持了小幅增长,除2月、3月正常的季节波动外,走势基本平稳。更为难得的是,水泥业一改往年完全受制于上下游产业的被动地位,在逆境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盈利能力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

水泥工业的盈利能力从1994年开始大幅下滑,在1997年降至谷底后开始复苏。2000年摆脱了全行业亏损的局面后,吨水泥利润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进入本世纪以来,一方面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水泥需求大幅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使水泥工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大幅提高。在这样的条件下,水泥工业效益的提高是顺理成章的事。但上述两大利好因素对效率的贡献大多被上下游产业所吸收,并没有使水泥工业的盈利能力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当2005年市场形势一有波动,水泥工业的盈利状况立刻就出现较大的下滑,当年利润总额下降38.7%。

2006年以后,水泥工业的利润水平又进入逐步上升的轨道,首先是连续3年利润总额和吨利润水平逐步上升;其次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对水泥长期以来的低价格、低利润的原因和应对策略形成了一定的共识,维护市场稳定发展的意识增强,水泥行业对上游产品价格上涨的传递能力增强;最后是在2008年国际经济衰退和我国经济调整下行的双重压力下,水泥工业需求增速下降而利润总额和平均吨水泥利润保持上升,与2005年水泥需求增长近10%但水泥利润增速大幅下滑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上情况说明水泥工业的盈利能力已经步入恢复性增长的阶段。

地区差异及变迁

2008年1~11月,全国平均每吨水泥的利润达到20.63元,同比增长23%。在全国各省区中,吨利润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上的省区有14个,包括华北的河北和内蒙古;东北的吉林;华东的安徽和山东;中南的河南和海南;西南的重庆、四川和西藏;西北的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

江西、湖北、广西三省区2008年吨利润水平分别与本地区2007年水平相近,但随着全国水平的提高,已滑落到平均线以下。而重庆、四川、甘肃、青海四省市吨利润水平2007年还在全国平均水平以下,2008年则较大幅度地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安徽、吉林两省吨利润分别接近2007年的较高水平,但均略有回落。

若再对比2006年,最为明显的差别首先是当年吨利润水平名列前茅的云南省在2007年大幅下滑到全国后几位,2008年进一步下滑至全行业亏损,吨利润沦为负值。其次是江苏省2006年吨利润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7年、2008年两年已不复再有。安徽、河南、吉林吨利润水平的位次后移。

盈利能力上升空间的探讨

进入本世纪,我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发展十分迅速,2001年新型干法水泥占水泥总产量的比重还只有14.1%,2008年已经达到61.8%。技术的进步,结构的优化,使投资和运行成本大幅度降低,为企业提供了非常大的利润上升空间。但这个空间绝大部分没有被水泥行业所利用,而是由于内部的无序竞争拱手让上下游产业所挤占。2008年这种情况略有一些改善,使得水泥工业在外部环境很不利的情况下保持了效益的提高。但我们要看到,2008年吨利润的平均水平仍然不足1993年的70%,这样的盈利水平与社会的进步、行业的进步极不相称。

与钢铁工业相比,除水泥出口比例很小(2008年仅为1.88%),国外需求的快速下滑对我国的水泥产业冲击较小之外,还有几点是值得我们研讨的。首先,钢铁要消化高价购入的大量铁矿石库存,因而伴随需求的波动效益也出现大幅回落。而水泥企业的主要原料如石灰石、黏土等都是在建厂时解决的。没有高价购入大宗原料的问题,相反倒是没有把资源的升值在成本中充分反映出来。其次,钢铁价格涨得快,遇到冲击后自然也会跌得快。有报道说,某地一种钢材2008年7月的市场价格比2月初每吨上涨了1300元,幅度高达28%。而水泥的价格长期处于低水平,利润比上下游产业微薄得多,几乎没有再被压缩的空间。再次,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点,水泥工业通过结构调整、整合重组,大企业迅速崛起,特别是近年来产业集中度有了较大的提高,2001年前10家大水泥企业的集中度只有4.0%,2008年已上升到21.5%,这对于区域性产品的水泥市场来说,大企业的影响力、控制力无疑会有显着的增强。在这样的情况下,水泥行业逐渐具有了向下传递上游产业涨价因素的能力,在产业链的价值传递中开始有了一定程度的话语权。

对地区盈利的差异和各地起伏的变化,可以总结提炼出这样的规律:一是地区水泥的需求和发展要受全国经济的大形势,即经济周期的影响。二是地区水泥的需求和发展还要受地区经济发展节拍的制约,各地区依照当地的资源、财力等条件和规划的要求,在不同的年份,其经济发展特别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往往会有较大的差别。例如浙江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由2002年的22.7%提高到36.3%,拉动水泥需求快速增长,水泥价格攀升,生产线的建设大干快上。但是2005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只有12.8%,两年下降了23.5个百分点。而水泥生产线建设和产能释放仍在上冲。结果是结构调整了,但是供大于求,把市场搞坏了,浙江的吨水泥利润由2003年的36.3元下滑到2005年的1.18元。云南的情况同样如此,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已经下降了,水泥投资还在加大,终于落到全行业亏损的境地。因此,水泥的发展若与当地经济发展同步,盈利的空间就很大,反之则适得其反。

面对资源和能源的涨价压力,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水泥工业逐步与国际接轨,随着水泥产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界维护市场稳定发展意识的增强,预计水泥的价格和效益恢复性增长的步伐将会加快。按照国家发改委组织制定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水泥投资利润率的一般要求和水泥工业目前的效益情况,水泥工业的利润总额还应当有翻番的发展空间。

当然,盈利能力发展的空间和实际达到的盈利水平是两个概念。2009年,我国经济的发展仍然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水泥产业又面临着投资增长过快的压力。但无论如何,水泥工业盈利的前景是光明的,只是到来的早晚而已——而这,应该说是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中国水泥网 转载请注明出处)

西门子300系列通讯处理器

国际空运

不锈钢管件